演講摘要
此為會議的最終總結。演講者首先感謝領導們的回饋,並鼓勵大家將問題「往上」反映,同時也提醒領導人需站在公司的全局角度思考。他坦言,公司在檢討市場動能不足時,發現常規的年度活動雖能帶動業績,卻也可能磨掉夥伴的企圖心。接著,他深入探討領導的藝術,提醒領導人「成也人心,敗也人心」,必須學會保持專業與理智,將夥伴視為「合作」對象,而非情緒牽掛的家人,才能避免內耗與傷害。最後,他提出一個關鍵性的總結:團隊的問題不在於領導人不夠用心,而在於「速度太慢」。領導人必須將原本三、五年的培養時間,壓縮到三、六個月,其核心關鍵就在於自身是否具備清晰的「賺錢概念」,並能將這份篤定與渴望快速地傳遞給夥伴,激發其成功的動能。
第四十三章 回饋的價值與全局的視野(00:00:00,300)
章節摘要
演講者感謝領導們的回饋,並鼓勵大家將問題與建議向上反映。他同時提醒,領導人在提出問題時,也應換位思考,嘗試理解公司面對全市場的決策初衷與動機,而非僅從自身組織的立場出發。他重申,公司在檢討市場動能不足的問題時,已確認產品和制度皆無問題,因此必須從公司與市場的互動中尋找強化動能的方法。
問題只能往上,不能往下
感謝各位的回饋啊!我想大家最主要的,當然是希望有跡可循。也就是說,我的伙伴到底能不能有跡可循?
那至於剛剛…剛某些…某些領導人講的,有關於一些公司的變動也好、或甚至一些決策也好,實際上當你們有形成一些討論、或甚至有一些共識,你覺得說:「欸,哪些是值得修正的?」我覺得你們都是可以私底下反饋的欸!但…也…也涵蓋著另外一個問題,就是說其實我們在反饋問題的同時,其實也是在刺激自己的思維,到底我們的level可以到達哪裡?
也就剛才十一大哥講的很好啊,就說:「欸,站在我個人組織的立場,或甚至我人在北區,我聽到的一些狀況,很可能我覺得大家與其這樣子,為什麼大家不反饋上去喔?」因為問題是不能往下,只能往上的。
換位思考的重要性
但往上的時候,你覺得你的考量,是不是真的是能像公司一樣,是面對全市場?或甚至就是說,你反饋的時候才知道:「喔!原來公司原本的用意跟動機是什麼?」因為我覺得在很多的地方,不一定公司都可以想到面面俱到,但至少一定有一個初衷的動機。那我們有可能反饋,就是為了想要去了解,公司的動機是什麼?設計者的動機是什麼?
章節金句
我的伙伴到底能不能有跡可循?
問題是不能往下,只能往上的。
你反饋的時候才知道:喔!原來公司原本的用意跟動機是什麼?
第四十四章 活動的慣性與被磨掉的野心(00:01:48,033)
章節摘要
演講者指出,公司為了創造市場動能,整年度安排了滿滿的活動,讓大家可以「追著活動跑」。然而,他發出警示,這種年復一年的模式有一個巨大的副作用:它會慢慢磨掉一個人的企圖心與狂野,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習慣安逸,一晃眼三、五年過去了,卻仍在原地踏步。這反映出僅靠外部活動刺激,無法取代內在根本的成長與突破。
公司創造動能
回饋到公司來,公司想的是…公司怎麼樣讓市場動能可以變得…我們說加大馬達,我們想的。對,當然公司每一年幾乎從1月一直到12月,你可以發現你們就追著活動,就可以自然形成,有沒有?
被磨掉的企圖心
但這個會年復一年,你最後會把…把整個人的一種…應該講說一種…一種企圖跟他的狂野的心啊給磨掉了!你知道嗎?因為一晃眼:「我怎麼來公司三年了?」一晃眼:「我怎麼來五年了?還是這樣子。」
全面作戰的能力
所以我們說公司要去做的任何事情,是我們從根本裡面去思考,什麼情況之下,市場是會有全面的作戰能力?什麼情況之下,市場是會有動能的?
章節金句
你們就追著活動,就可以自然形成。
年復一年,你最後會把一個人的企圖跟他的狂野的心啊給磨掉了!
什麼情況之下,市場是會有全面的作戰能力?
第四十五章 成也人心,敗也人心:領導者的修煉(00:02:44,066)
章節摘要
演講者深刻剖析了領導者在「帶人」時面臨的困境——「成也人心,敗也人心」。他坦言,領導者很容易因付出全力後卻被夥伴傷害而感到執著與受傷。他分享自己的應對之道:保持專業,不將個人情緒過度投入,在每個當下真誠付出,緣分盡了就給予祝福。他提醒在座領導人,必須清醒理智地看待與夥伴的關係,這是一場「合作」,而非締結家庭,若將過多情感牽掛投入,最終只會讓自己傷痕累累。
帶組織,就是帶人心
它回歸到你們個體的組織,會有屬於你們的困難點。所謂困難點,佳麗有佳麗的困難、文茜有文茜的困難、十一大哥有十一大哥的困難。大家會因為所謂的帶組織…你們在帶組織,就像我們在帶人心,你會發現你你…成也人心,敗也人心。
所以,你最終你自己都不知道怎麼療癒自己,你知道嗎?你就說:「喔!我們已經付出全力了,然後最後還被傷得滿身傷痕。」有沒有?那這個就是執著。無所謂執著的是,因為你看的範圍還是太小,可是你就在那個範圍裡面工作,不是嗎?
保持真誠,但不執著
我從來不在這些人(離開的人)身上傷腦筋,我只問我當下對人真不真誠?我真就好了!至於對方走了、怎麼樣了,那個其實我就祝福了,因為緣分到了。我們在每一個當下該做的做到就好了。……所以我不太會在人心上面(糾結),可是你們呢?你們開心也來自於人,他受傷也來自於人。
你們是合作關係
所以我要說,我們還是回歸回來,回到一個非常清醒又理智的狀態,問問自己,所有的人跟你只叫「合作」,他不是來跟你結成夫妻好嗎?他不是你的伴侶!……伙伴來,大家都各有各的目的,大家都各有各想要的發展。所以我希望各位清醒又理智的去看待他。
章節金句
你們在帶組織,就像我們在帶人心,你會發現你…成也人心,敗也人心。
我只問我當下對人真不真誠?我真就好了!
所有的人跟你只叫『合作』,他不是來跟你結成夫妻好嗎?
第四十六章 問題不是不用心,而是速度太慢(00:05:15,733)
章節摘要
演講者對會議做出總結,他對一位領導人說,團隊夥伴的離開,問題根源並非領導不用心,恰恰相反,而是「時間拖太久了」。他提出一個顛覆性的觀點:領導者應該思考的,是如何「把那五年、三年壓縮成三個月、半年」。要達到這個速度,關鍵就在於領導人自己必須先理清「怎麼樣有賺錢的概念」,並用這份篤定和渴望去點燃夥伴,讓對方意識到,好的商品就是一個巨大的賺錢機會,必須立刻把握。
不是不用心,是時間拖太久
如果他的速度夠快,很少有人會不要。因為像小欣(張慧欣),他很用心在帶每一個人,讓他覺得說:「我已經帶你帶這麼久了」、「我已經跟你跟3年了」、「我已經幫你的組織做5年了,還不夠嗎?」不是從這裡探討問題,不是這個問題,不是你對人沒有耐心,你已經算是對人超有耐心!是…你如何把那五年、三年壓縮成三個月、半年?他還會不幹嗎?這時間拖太久了!你了解嗎?他是因為拖死了!
你有賺錢的概念嗎?
不是你不用心,能遇到像你這樣的推薦人都是福氣啊!你了解嗎?喔,很很用心:「你要做,我想盡辦法全力壓你。」這是對的,這個方向是對的。但是呢,他可能沒有在很短的時間裡面,你激發出他賺錢的渴望。因為我們還是沒有理清楚,他到底怎麼樣有賺錢的概念?你要先有,他才會有。你有,你在跟他講話裡面,你的篤定感、你的…你的說辭裡面,就能發大財!能遇到好的商品啊,就是賺錢的大大機會啊!機會來了你…
章節金句
不是你對人沒有耐心,你已經算是對人超有耐心!是…你如何把那五年、三年壓縮成三個月、半年?
時間拖太久了!你了解嗎?他是因為拖死了!
你要先有(賺錢的概念),他才會有。
能遇到好的商品啊,就是賺錢的大大機會啊!